2025年6月,中东的天空被战火点燃,以色列对伊朗的突袭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危机。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欧盟的反应:对侵略者的支持,对受害者的谴责。这场外交闹剧不仅暴露了“基于规则的秩序”的虚伪,也让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站上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
阿巴斯·阿拉格奇,1962年12月5日出生于伊朗德黑兰,出身于一个显赫的波斯地毯商人家庭。他的童年并不平静,17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部分责任。尽管如此,他仍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展现了非凡的毅力。
他在伊朗外交部附属的国际关系学院获得国际关系学士学位,随后在伊斯兰自由大学取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并于1996年在英国肯特大学完成政治思想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二十世纪伊斯兰政治思想中政治参与概念的演变》。
1989年,阿拉格奇进入伊朗外交部,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他的早期工作包括在沙特阿拉伯吉达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常驻代表团担任临时代办,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1990年代,他担任政治与国际研究所(IPIS)所长,并于1998年至1999年担任《外交政策杂志》的主编,展现了他在学术与外交领域的双重才华。
1999年至2003年,阿拉格奇出任伊朗驻芬兰大使,并兼任驻爱沙尼亚大使。他在任期间积极推动伊朗与北欧国家的经济与文化交流。2008年至2011年,他担任驻日本大使,成功应对了日本311大地震后的外交挑战,为伊朗在东亚的外交布局奠定了基础。
阿拉格奇最为人熟知的角色是伊朗核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2013年,他代表伊朗与六大国(P5+1)展开艰苦谈判,最终促成了2015年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他的冷静与专业使他成为伊朗外交的中流砥柱。
2024年8月,阿拉格奇被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提名为外交部长,并于8月21日获得伊斯兰协商议会的确认。上任伊始,他便面临中东局势的剧烈动荡。2025年1月,他成为自2017年以来首位访问阿富汗的伊朗外长,展现了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动姿态。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阿拉格奇迅速召集外交部高层,在德黑兰的办公室内彻夜商讨对策。他宣布伊朗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自卫权。他的果断行动不仅稳定了国内民心,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伊朗不可侵犯的信号。
阿拉格奇的个人生活低调。他与妻子巴哈雷·阿卜杜拉希育有两子一女,家庭和睦。他精通阿拉伯语和英语,这为他在国际舞台上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他的兄弟在伊朗商界颇有影响力,其中一位是出口商联合会董事会成员,另一位是销售商联合会成员。
在危机中,阿拉格奇展现了外交家的风范。他拒绝了英国外相戴维·拉米的劝说,明确表示伊朗不会向侵略者妥协。他的强硬立场让欧洲国家意识到,伊朗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对象。他的每一次发言,都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西方外交的虚伪面纱。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战机对伊朗西部城市发动空袭,目标直指核设施和军事基地。袭击造成至少657人死亡,其中263人为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还有2000多人受伤。伊朗革命卫队的几位高级军官和核科学家也在袭击中丧生,损失惨重。
德黑兰街头迅速聚集了愤怒的民众,他们高喊“以色列必须付出代价”。伊朗政府立即确认了袭击来源,总统佩泽什基安在电视讲话中誓言报复。国际社会屏息以待,期待大国发声。然而,欧盟的反应却令人大跌眼镜。
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在巴黎发表讲话,声称伊朗的核计划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以色列有权采取行动保护自身。他的语气中带着惯常的自信,却完全忽略了以色列未经授权的跨境袭击。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以色列的自卫权不容置疑,随后补充了一些关于“克制”的空洞言辞。德国外交部则更进一步,在伊朗尚未反击之前,就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指责伊朗“可能对以色列领土发动袭击”,并表示全力支持以色列的防御行动。
这种表态与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在乌克兰危机中,欧盟高调援引《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强调所有国家应避免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破坏任何国家领土完整。然而,当以色列在没有合法自卫依据的情况下袭击伊朗时,欧盟却选择性失明,将侵略行为包装为“自卫”。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强烈。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巴拉迪在6月17日的X帖子中写道,依靠武力而非谈判,只会让世界重回‘强权即公理’的时代。他公开批评欧盟支持以色列的立场,指出此类袭击违反《日内瓦公约》和《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问题特别报告员弗朗切斯卡·阿尔巴内塞也在6月20日的X帖子中表示,在以色列无端袭击伊朗的同一天,欧洲大国却只承认以色列的自卫权,这是对国际法的嘲弄。
欧盟的虚伪立场不仅让其道德权威荡然无存,也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深层矛盾。过去,欧盟曾以“基于规则的秩序”为旗帜,试图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公正角色。然而,在此次危机中,欧盟显然选择了政治盟友而非原则。这种双重标准让全球南方国家对欧盟的信任进一步下降,也为中东局势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6月15日清晨,伊朗革命卫队发射数十枚弹道导弹,目标直指以色列的军事设施。据报道,此次反击造成至少2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声明,此行动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自卫权,旨在回应以色列的侵略。
欧盟迅速做出反应,谴责伊朗的“鲁莽行为”。6月16日,欧盟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决议,指责其“核活动不透明”,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这一举动被伊朗视为挑衅,德黑兰方面表示可能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在这场危机中展现了非凡的外交手腕。6月16日,他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逐条列举以色列袭击违反国际法的事实。他的演讲赢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掌声,凸显了伊朗在全球南方中的影响力。
阿拉格奇还直接拒绝了英国外相戴维·拉米的劝说,表示伊朗的回应是正当的,任何要求克制的呼吁都是虚伪的。他的强硬态度让欧洲外交官们措手不及,也让伊朗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6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全面停火”,但伊朗方面否认存在正式协议。阿拉格奇在X帖子中表示,除非以色列停止所有敌对行动,否则伊朗保留一切自卫选项。这一表态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强硬形象。
欧盟的双重标准带来了严重后果。中东局势的动荡导致难民潮再度涌向欧洲,能源价格因霍尔木兹海峡的潜在威胁而飙升,恐怖主义风险也在欧洲内部上升。欧盟的影响力一落千丈,其外交政策被广泛视为失败。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欧盟的偏袒不仅未能遏制冲突,反而为地区不稳定火上浇油。
对于阿拉格奇而言,这场危机是他外交生涯的巅峰时刻。他以铁腕手段维护了伊朗的主权,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他继续担任外长,领导伊朗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寻求突破。他的名字,成为伊朗外交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
2025年6月的危机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对国际正义的考验。欧盟的双重标准让其“基于规则的秩序”沦为笑柄,而伊朗在阿巴斯·阿拉格奇的领导下展现了不屈的意志。我们邀请读者分享您的看法:欧盟的立场是否合理?这种双标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深远意义。
金鼎配资-靠谱的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最新消息-配资公司官方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